3月28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市政府印发《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城镇园林绿化水平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有关情况。“方案”明确指出,到2025年及2030年,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要达到13.2平方米及14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要达到85%及90%,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分级分类建设“百园之城”
【资料图】
“方案”指出,到2025年,市本级初步构建以郊野公园(至少建有1至2个郊野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街头游园为主,大中小级配合理、特色鲜明、种类多样、分布均衡的公园体系,初步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
其中,既有重量级“头部”项目,如老龙头区域生态治理工程、雁丘文化园等一批园林绿化重点工程,还有晋阳湖公园(二期)、海洋公园、北齐文化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地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对城市局部区域,甚至整个城市的休闲旅游格局都将产生影响;也有中量级“躯干”项目,规划、建设一批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型公园绿地,逐步实现“百园之城”;最后,还有轻量级的“口袋公园”遍布全城,“方案”首次提出,原则上旧城改造腾出的面积小于1万平方米的土地,宜全部建成“口袋公园”。提倡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四分之一”法则,即至少在一个拐角建设街头绿地。
见缝插针拓展绿色空间
“方案”指出,要以“微更新”“绣花”等方式,利用城镇废弃地、空地等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留白增绿,因地制宜建设居民身边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绿色驿站,实现“推窗见绿、步行入园”;主次干道临街实体墙全部改为透景墙;临街违章建筑、临时建筑拆除后一般应建设为绿地,做到应绿尽绿、黄土不露天;增加桥体、公交站点、停车场、生态屋顶、立体花园、墙体绿化等空间绿化;丰富背街小巷、高架桥下、廊架、边坡的绿化空间;改善植物群落结构,采用复层、异龄、混交方式建设城市近自然绿地,提高绿地固碳效益。
升级道路、铁路沿线绿化
新建道路,在分车带和人行道栽种双排乡土冠大荫浓乔木,打造林荫道路。对现有不达标道路,因地制宜增加行道树池宽度,提倡连体树池、行道树补栽补种,消除行道树空白段。
适时开展高铁高速沿线综合整治绿化美化专项行动,提升沿线景观。对城市出入口和通道绿化进行提质,打造亮丽风景线;以公共露天停车场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将全市具备条件的停车场改造为生态林荫停车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绿道,连通山水林田湖草和各类绿地、重要历史人文节点,逐步建成市级、区级和社区三级相互连通、覆盖城乡的绿道体系。
作者刘晓亮 编辑张李平
来源:太原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