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资料图)
连日来,产业资本回购热情持续高涨。
截至 6 月 6 日,2023 年以来深市已有307家次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总金额为426.27亿元,其中主板191家次公司实施回购,创业板116家次公司实施回购。
其中,牧原股份(002714.SZ)、盐湖股份(000792.SZ)、中联重科(000157.SZ)等多家上市公司期间回购金额超过 10亿元。
另外,还有爱尔眼科(300015.SZ)、杰瑞股份(002353.SZ)、沧州明珠(002108.SZ)、长鸿高科(605008.SH)等一众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预案,彰显出产业资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回购股份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有意义,在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同时,通过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或是回购注销股份提升资产收益率,使市场能够看到上市公司的积极表现,从而坚定对公司长期持有的信心。”
产业资本大举回购、增持稳定市场信心重要力量之一的产业资本,发动了新一波回购潮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6月 6 日晚间,佩蒂股份(300673.SZ)、华孚时尚(002042.SZ)等多家企业发布了股份回购的进展,其中佩蒂股份第二次回购股份触及总股本的1%,华孚时尚则在 2023 年 3 月至6 月,以5655.71 万元(不含手续费)的价格回购公司合计 1766.85 万股股数。
沧州明珠也发布股份回购公告,公司拟于2023年6月7日至2023年11月30日完成本次公司股份回购计划,本次回购价格不超过6.50元/股 ,回购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1000.00万元人民币。
沧州明珠表示,此举是“基于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共同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公司计划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从二级市场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这只是当前股份回购潮的一角。2023 年至今,深市合计有6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计划,其中主板 38 家,创业板 22 家,拟回购金额约在67.58亿元-118.37亿元。
其中较典型的如华测检测(300012.SZ),在首轮回购计划结束不到两个月,就再度提出新一轮回购计划,其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本次拟回购股份数量为300万股-500万股,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5元/股,按照回购数量上限500万股和回购价格上限25元/股的条件下测算,预计回购金额不超过12500万元。
在此前的2022年3月14日,华测检测曾提出过一份在回购数量、回购金额、回购价格以及回购用途等和此次一模一样的回购方案。最终公司耗资6350.5393万元,在18.66元/股至23.71元/股的价格区间,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数量300万股(回购数量下限),于2023年3月17日完成了首轮回购股份计划。
此外,测绘股份(300826.SZ)也公告,公司拟以4000万元-8000万元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不超过21元/股;立昂技术(300603.SZ)拟以自有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票,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期间,还有众多上市公司高管披露增持计划,其中深市46家公司的高管或实际控制人等推出增持计划,包括深市主板企业34家,创业板企业12家;116家(包括深市主板公司76家、创业板公司40家)公司董监高、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等实施增持40.57亿元。
完善长效激励机制根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大幅开展回购的目的大多为两个方面,一是以实际行动彰显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回馈投资者;另一方面也意在完善公司的长效激励机制。
以爱尔眼科为例,今年 5 月,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不超过44.16元/股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资金总额为不低于3.00亿元且不超过5.00亿元。
而在2022 年,爱尔眼科刚刚完成了 4822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第一期解锁、1146 名激励对象预留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以及合伙人计划的收益兑现。
国金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袁维认为,此次将回购股份继续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既有助于提升公司人才的工作动力,同时也是对公司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能吸引更多优秀的眼科医疗专家加入,满足公司持续落实“1+8+N”战略布局下对顶尖人才的需求。
除了对绑定人才的迫切需求外,回购制度的持续完善,也是上市公司得以频繁开展回购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早在2018年,《公司法》便对股份回购制度作出专项修订,回购制度赋予上市公司更多自主权,包括拓宽回购资金来源、适当简化实施程序、引导完善治理安排,鼓励各类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强化激励约束,促进公司夯实估值基础,提升公司管理风险能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2022 年 10 月,证监会、沪深交易所又再次就修订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增持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进行多方面优化,越来越多产业资本加入回购和增持的大军。
中金研报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A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预案数量持续提升,由2013年的106次提升至2017年的614次,期间完成股份回购的公司有1431次,合计回购金额为372亿元。但在2018年股份回购制度进一步优化,叠加市场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预案数量提升至1290次。
记者统计wind 数据发现,2018年至2022年,A 股分别有785 家、1032家、897 家、985 家、1148 家企业实施回购计划,回购金额分别为500 亿元、1023.59 亿元、683.72 亿元、1214.45 亿元、1029.32亿元,整体呈现向上态势。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认为,“制度优化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回购增持积极性、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助力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历史经验显示,上市公司及重要股东的回购和增持行为在公司股价处于历史偏低位置时有积极意义,可从制度建设层面增强市场信心。”
标签: